bus123

從城市到山林間的搭車之旅|探訪隱藏在北投的約會浪漫聖地| 508全程車《泰山公有市場~大同之家》

508全程車沿途行經五股服務社、成蘆大橋、捷運蘆洲站、蘆洲中正路、徐匯中學、三和國中、五華街、重陽橋、士林、榮總、行義路,最後到達終點大同之家。全程三段票,由三重客運營運。 508另有一條自蘆洲中山二路的蘆洲站發車,後半段路線和508正線完全相同,終點一樣到大同之家的508區間車,全程兩段票,由大都會客運、三重客運共同營運。 重陽橋的通車,對於往返三重、士林兩地的朋友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一條重要橋樑。因為沒有直達公車行經,於是在1994年2月7日,由市公車處和三重客運共同闢駛第一條行經重陽橋的路線「508黃」。 508黃最初在蘆洲的動線略有不同,市公車處行經蘆洲中山二路,而三重客運行經蘆洲中正路,直到改為聯合調度時,於2009年才變更為只有接近頭兩班車時段去程行經蘆洲中正路,其餘班次則是行經蘆洲中山二路。 到了2004年,為了方便泰山的居民往返士林、榮總通勤及就診,三重客運就在此時自行闢駛延駛至泰山、五股的「508正線全程車」,並採固定班次營運,2007年8月11日延駛至泰山公有市場。晚期為了將兩條508做區隔,因此「508黃線」正式更名為「508區間車」。 508這條路線有著豐厚的客源,更是三重、蘆洲往返士林最方便的路線,因此每年的大台北公車路線營收都是名列前茅,至今508全程車、區間車仍屹立不搖的服務著大家。 【硫磺谷地熱景觀區,泡腳池園區】 硫磺谷地熱景觀區,隸屬陽明山國家公園一部分,以世界級火山爆裂口景觀聞名,周圍擁有豐富的火成岩及沉積岩地質環境,同時也是北投著名的白磺溫泉發源地,一年四季當中,這裡都瀰漫著縈繞的白煙,彷彿置身在仙境般,「硫」連忘返。 如果在硫磺谷逛累了,旁邊有泡腳池供民眾享受天然足湯的樂趣,硫磺谷泡腳池園區於2014年9月正式開放,台北還有泉源公園、復興公園,一共3個泡腳池園區,在泡腳前別忘了先將雙腳沖洗乾淨再進入泡腳池,遵守泡腳池相關規定及禮儀,珍惜維護天然溫泉資源。 【情人瀑布】 隱藏在行義橋旁的情人瀑布,四周綠蔭茂密,豐沛的水源與高聳的巨岩,銀白色的涓絲瀑布奔流直下,宛如踏上夢幻仙境一般,帶來視覺與聽覺的饗宴,得到身心靈的放鬆。這裡不僅可吸收負離子,更是拍攝婚紗及情侶約會的熱門景點。

點我看更多

搭2小時公車從北投到信義!|到信義區秘境,造訪古人開鑿的山林小徑| 承德幹線(新北投~捷運市政府站)

承德幹線的前身,就是自1978年10月2日開通的266,最早一樣是新北投出發,只行駛至三張犁,而且是由大南汽車及光華巴士共同營運。直到隔年光華巴士退出營運後,就由大南汽車獨營。1980年代,266延駛至莊敬路、吳興街,同時有了士林~吳興街的266區間車,捷運板南線通車,加上信義計畫區的發展,約莫2000年與區間車一同延伸至捷運市政府站。 載客量不斷上升情況下,266一直是大南汽車所有路線裡面,班次最密集,生意最好的路線,行經台北7個行政區,延駛至市政府捷運站後,一趟來回不塞車情況下約需3.5小時車程,尖峰更是需要4個小時。 到了2018年4月2日,配合新一代幹線公車政策,將266正式改名「承德幹線」。並將266區間車停駛,最密4分鐘就有一班車。根據2024年台北市公車營收統計資料顯示,承德幹線排名第5,更是所有台北市幹線公車路線中最賺錢的一條,相信這條線未來仍是北投、士林、信義區的朋友們最仰賴的黃金線。 【北投公園】 位於北投區的一座露天溫泉公園。範圍是由中山路、光明路所圍繞之區域,位於地熱谷景觀公園旁。也是臺灣第一座溫泉公園,面積約3.98公頃,由陽明山公園管理所管理。北投公園一帶有著露天溫泉浴池、充滿知性的北投溫泉博物館,更有全台首座綠建築的北投圖書館等等。北投公園從捷運新北投站出站後步行約5分鐘就可到達,在這逛上一天是不錯的選擇喔! 【士林夜市】 以市定古蹟士林公有市場為中心,士林市場於1909年開業,到了2011年12月,士林市場改建完成,並在隔年啟用地下1樓美食街廣場。士林夜市的範圍東至文林路、西至基河路、北至小北街與小西街的三角地帶,是台北市內最大、亦是全台打卡次數最高的夜市地標。 【承德路、承德橋】 連結士林、北投大業路和通往淡水的大度路,根據1977年「台北市街道圖」中記載,七段為「百齡五路」、六段為「百齡四路」、五段為「百齡三路」。承德路最早是沒有分段的,到了1991年8月將承德路進行分段,後港墘地區的承德路被編為承德路四段,1992年4月1日則將百齡三路、百齡四路、百齡五路,更名為承德路五至七段維持至今。是台北市重要的南北向幹道之一。承德橋以承德路命名,於1979年完工通車。銜接承德路三段、四段。為劍潭、後港墘、士林等地與大龍峒、圓山往來之重要橋樑。 【台北小巨蛋】 位於南京東路、敦化北路交叉口。除了提供體育競賽場地之外,也經常舉辦演唱會、頒獎典禮等大型文藝活動,於2005年12月1日正式啟用,為台灣娛樂業界的指標場所之一。更有台灣第一座符合國際標準的溜冰場。 【台北大巨蛋】 為台灣唯一的巨蛋級室內棒球場,可容納約40000名觀眾,於2023年12月2日正式啟用,除了舉辦中華職棒賽事,國際棒球賽事之外,更是舉辦過國慶晚會及售票演唱會。喜歡棒球賽事的朋友們,不妨可以買票進場體驗一下喔! 【四四南村】 位於三張犁,位在約為現今信義路五段、基隆路二段、松平路、莊敬路一帶,為國民政府遷台後所興建的眷村之一,村內居民為聯勤第四十四兵工廠的廠工,又位於四四兵工廠南邊,故名四四南村,興建於1948年,為第一座被保留下的眷村,大部分已拆除,部分房舍另改建「信義公民會館」,常有市集及藝文表演活動,現今仍是信義區相當熱門的景點之一。 【糶米古道、糶米公廟】 糶米古道,全長約五百石階,旁邊即為新埤溪,在當時生活於三張犁地區的農民,為節省運送時間與體力的保留,開闢了這條山中小徑,給南港、木柵、深坑、景美等地米糧運送及貿易之用,全長約400公尺。沿途有財神廟、地藏殿等供參拜,走了大約三分之二的路途,糶米公廟也快到了,糶米公即為土地公,是唯一的古道遺跡。建立於道光年間,早期只是農民設置的簡易石砌小廟,在1987年,信徒捐款翻修糶米公廟,並將石階鋪上水泥,於1990年完工。順著糶米公廟旁的小徑往下走即可通往挹翠山莊的紫雲街,繼續往上走,再一次看到新坡嶺糶米公廟的牌樓,就是糶米古道終點。全程走完大約30分鐘,終點就是崇德街、千秋亭一帶。 【德興煤礦】 信義區山上有兩處舊煤礦坑,其一為糶米古道登山口旁的德興煤礦,日據時期由德興株式會社開採,1973年收坑。晚期進行整治後將廢棄已久的礦坑內部進行改善。 【和興炭坑】 位在舊埤溪旁,於1936年建立,沿著煤車軌道往前走,旁邊彩繪浮雕外牆刻畫出煤礦的製程,彷彿回到當時採礦的場景。這裡有一處蝙蝠洞,若是運氣不錯還有機會看到蝙蝠的蹤跡,沿著迴旋梯往上走就是和興炭坑的坑道口,坑道口內部陳列著採煤場地、通風作業等圖解,僅10公尺。 【惠安公園】 從神學院的吳興街394巷進去,再順著吳興街320巷54弄走約3分鐘就到了,環形的動線左右兩邊都是相通,寬闊的草坪遮蔽了陽光,在涼亭乘涼是相當舒服的。貼上馬賽克磚的蜻蜓樣式造景階梯,相當吸睛。來到制高點,映入眼簾的即是可欣賞到台北101大樓的觀景平台,若是跨年想觀看美麗的煙火,又不想這麼人擠人,這裡絕對可以拍出漂亮的煙火。

點我看更多

這景點…你可能沒去過!搭藍幹線帶你探秘佳里小鎮風光,探訪佳里冷門景點|大台南公車 藍幹線 安平產業園區-佳里

在台南縣市尚未合併以前,到台南縣各地都是仰賴公路客運的路線,進入2013年,各區公路客運路線陸續合併及改號,其中主幹道的路線合併改為台南六大幹線,2013年4月1日起,原興南客運的7600【安平工業區-溪底寮-南鯤鯓】、7602【安平工業區-西埔內-南鯤鯓】、7603【安平工業區-佳里】、7663【安平工業區-馬沙溝】四條路線安平工業區至佳里重疊的路段合併為藍幹線,其餘改為藍支線接駁至各區。 藍幹線在台19線上不少乘客,佳里、西港、安南不少居民往返台南車站,是2024年全台南市載客量居冠的路線。 【安平工業區】 安平工業區位在台南市的西南方,離台南機場與安平港較近,以前這裡是一大片的漁塭及廢棄的鹽田,在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,為了提升在地經濟與就業機會,1960、1970年代各地設立工業區,安平工業區就在1975年8月設立,佔地大約200公頃。 安平工業區設立後,1978年興南客運在新樂路購置5600坪土地,興建修理廠房與辦公大樓,1980年7月17日修理廠房與辦公大樓全部完工並遷入。 【永華路】 永華路是臺南市連絡五期重劃區的重要道路。紀念明鄭時期輔佐鄭成功開臺的陳永華而得名,只要是前往億載金城、安平定情碼頭都得走這,過往這裡還沒開發前,幾乎是農地及魚塭,直到市政府核定重劃區後,1997年臺南市政府與市議會相繼搬遷至永華路上,周邊開始產生新的住宅建案,讓這一帶開始熱鬧起來。 另外在永華路一段的「永華站」以前是興南客運的總站之一,原有的站房已經給情趣用品店承租。 【台南美術館二館】 我們現在經過的地方是台南美術館二館,位在府前路與忠義路的交叉口,建築本體是由台灣建築師石昭永與坂茂建築設計事務共同設計,以台南市特色鳳凰花作為基底造型,搭配錯位與垂直堆疊的幾何空間,非常有現代的設計感吧!除了嶄新的二館之外,還有古色古香的一館在南門路喔,孔廟及林百貨都在附近,可以順便去逛逛~ 【湯德章紀念公園/民生綠園】 位在圓環中央的湯德章紀念公園,日據時期以前是大正公園,配合日本的臺南市區改正計畫,將這塊空地闢為圓環道路,並且分出七條道路前往台南各處,國民政府時代發生二二八事件,湯德章律師不幸在此被遭到槍決,1997年台南市市長張燦鍙ㄏㄨˋ 上任後,紀念受難者湯德章律師,因此更名為湯德章紀念公園。 【溪頂寮大橋】 跨過拓寬後的溪頂寮大橋,這座橋梁以前的名字叫「太平橋」,1936年第一代橋梁完成,由於這條橋是台南市安南區通往永康區的主幹道,車流量相當大,中間歷經兩次改建,橋梁越來越不敷使用,在2012年開始進行橋梁補強拓寬工程,2015年完工,因為鄰近溪頂寮,因此重新啟用後改名為溪頂寮大橋。 【溪頂寮】 溪頂寮就位在鹽水溪的北岸,境內有鹽水溪和嘉南大圳大排兩條水域通過,在清朝時代就有先民移住此地,運用鹽水溪溪水浮出的沙地上搭寮居住並開墾,當時地勢低窪,那種景象彷彿就是在「溪頂」,所以這一帶叫做溪頂寮。 【台19線】 過了六甲頂之後,我們進入台19線的範圍,簡單的跟大家介紹一下台19線吧!台19線從彰化、雲林、嘉義、台南各線的中心點貫穿,連結中南部的平原,因此稱為中央公路,經過好幾個鄉鎮區,溪湖、崙背、北港、義竹、鹽水、佳里至台南永康,總長137.1公里,藍幹線的路線,大約有一半的路線在台19線上。 【安順、和順】 說起安順,這個名詞其實是老地名呢!在古代時期舊稱「舊寮」,這個地名的由來,跟溪頂寮差不多,古早先民來到這個地方,用舊材料(應為就地取材)搭寮從事開墾;至日據時代始有多人來此,改稱舊和順寮,1945年光復後,台灣實施地方自治,將舊和順寮改名為安順里。 【西港】 我們現在經過的地方是西港區,西港區鄰近佳里、安南、麻豆等區,西港位於曾文溪北岸,以前是為臺江潟湖內港,曾經有船停靠到此運送旅客,並載送五穀、糖等等的貨物。後來因臺江潟湖淤塞陸化,失去港口機能,轉而變成農產品交易中心,西港最代表農作物是胡麻,故有「胡麻的故鄉」之美譽。 【佳里】 我們搭了100分鐘的車程,終於來到佳里,佳里位在大台南的西區,人口大約有58,000人,在台南縣市合併前,是台南縣人口最多的鎮。佳里區是大北門地區鹽分地帶的貿易門戶及經濟中心。日據時期以來出了許多文學家及詩人。此外也是西拉雅系平埔族蕭壠社的聚居地,是台灣最早的西拉雅文化發源地之一。佳里的代表農作物為牛蒡,是牛蒡的故鄉喔~ 【佳里糖廠(蕭壠文化園區)】 說起佳里糖廠的故事,要從日據時期的蕭壠製糖所說起,這座製糖所是日本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在臺設立第一座新式糖廠。光復後仍然以「蕭壠」的名字稱呼,直到1974年改制才改名佳里糖廠,1998年7月1日因國際糖價長期低迷,宣布停止產糖後,廠區荒廢7年的時間,直到2005年,台南縣政府將這塊地活化,成立蕭壠文化園區,除了臺南藝陣館、西拉雅平埔族文化館訴說當地的文化歷史之外,還有兒童圖書館及舊糖鐵辦公室站房展示喔! 【佳糖車站】 在過去的佳里糖廠內有糖鐵的隆田線運輸,並設蕭壠驛在糖廠旁邊,以前糖鐵雖然以貨運為主,但仍然有載客,而且還可以轉乘台鐵!蕭壠車站來來回回更名不少次,這裡我就不多闡述了,1970年配合業務合併,再改為佳糖車站。 1988年佳里糖廠結束產糖後,車站內的調度室一併荒廢,直到廢除的糖廠活化成為園區後,2024年11月重新復刻車站的調度室模樣、售票口、候車室及站長桌等,讓大家回憶糖鐵的乘車時光。 【佳里中山老街】 最後我們來到佳里中山老街,就位在興南客運佳里站旁邊,佳里以前是西拉雅平埔族蕭壠社大本營,所以舊名是蕭壠,「蕭壠」的意思是「河川曲流的地方」,這裡剛好位於曾文溪下游,瀕臨河岸亦靠近海口,是各社中最依賴魚產的村子 清朝康熙年間,是濱海民番貿易之處,到了雍正時期越來越繁榮,形成市集,從現今的金唐殿前聚集成市,一路朝北到北門農工、中山公園,大約3公里長,這條就是現在的中山路,俗稱中山老街,這一整條街,在清代以前是傳統閩式街屋,日據後才改建成今貌,還有不少房屋保留日據時期的風貌。 佳里老街的金唐殿,廟前為市場,廟後為學堂。金唐殿保留完整剪黏名匠何金龍珍品聞名,經核定為市定古蹟,名列南瀛百景之一,佳里金唐殿與歸仁保西代天府、北門南鯤鯓代天府,稱為南瀛古三大代天府。

點我看更多

搭車前進石碇!到整修完畢的溪畔,享受潺潺溪流與大自然的洗禮|走過僅有的歷史建築|徒步走近5公里,再探訪古道秘境!

【666路線介紹】 早在1950年代就有「台北~石碇」班車,由公路局營運,台北端則是行駛至公保大樓,簡稱北碇線。到了1977年,因欣欣客運增辦公路客運業務,就由欣欣客運接駛。2001年6月7日因為配合聯營公車制度,就將這條路線賦予號碼為666營運至今,並將路線縮短至景美。 2015年8月3日起為便利華梵大學師生、碇坪路與華梵路沿線居民通勤及減少私人運具的使用,將部分行駛至皇帝殿的班次延駛至華梵大學,並於其區間增設站位,同時取消「景美-八分寮」及「景美-石碇」兩條營運模式。從北碇線到666,至今已陪伴大家超過一甲子的歲月,相信未來仍是石碇、深坑、木柵人往返的好幫手。 【仙跡岩】 仙跡岩又名景美山,位於景美溪與新店溪之合流囗附近,當地人稱為溪子口山。仙跡岩位於南港山陵支脈,山頂有巨石,相傳石上足跡為仙人所留因而得名。仙跡岩地勢不高,最高海拔僅144公尺,仙跡岩四周登山囗約有14個,一般人大多從景興路241號旁的牌樓階梯而上,上山階梯稍陡,但不遠即進入緩坡路段,樹蔭濃密。仙跡岩及仙巖廟都是賞景極佳之展望點,是相當熱門的登山步道。 【木柵路】 在1899年就有景美往返木柵的道路存在,由景美經木柵到達深坑,1960年代將溝子口路、馬明潭路、及接深坑方向的道路納入木柵路範圍,晚期將景興路開始的景美街併入木柵路,共分為五段,景興路口至兆樸之歌社區前為一段,至秀明路口為二段,至萬壽橋頭為三段,至萬芳交流道口為四段,至高速公路下方為五段。木柵路沿途行經世新大學、永建國小、考試院、文山行政中心、木柵國小、木柵高工、捷運木柵站等,成為文山區相當重要的交通要道。 【深坑老街】 深坑因地理位置四面環山,形似坑底而得名,過去深坑是台北往返宜蘭必經之路,老街入口有一顆大茄苳樹地標,深坑老街就在不遠處,嘉苳樹的歷史已不可考,是鄰居們聊天和遊客歇腳休息的場所。在清代時期嘉慶年間就有深坑市街的出現,以純手工製作的方式加以鹽滷的「深坑豆腐」是深坑必吃的美食,來到深坑可千萬不要錯過! 【淡蘭古道外按古道】 外按古道分為二段,前段自石碇溪上的淡蘭吊橋開始,沿著國道五號高速公路橋墩而行,一路上的木造樓梯或花崗石步道,鋪設平坦整潔、道路寬敞易行,是車流量頻繁公路下的一片桃花源地。 先前因為颱風關係,外按古道封閉部分路段,據了解於2025年7月中旬完成修復。後半段整條古道有了截然不同的風景,充滿山中原始韻味,兩旁樹木草叢變多,像是到了森林浴步道一般,由平坦路面轉變為石子路面,沿途還有涼亭,走累了可在此稍作消息。外按古道全長2.3公里,平坦好走,聽著潺潺石碇溪流水聲,相當舒服,再走一段平緩的木棧階梯後即抵達古道終點員潭子坑橋。 【石碇西街】 早期染布業相當發達,繼染布之後,石碇西街的繁榮得力於茶葉的交易。茶葉市場主要集中在集順廟週邊,當時的石碇、汐止、竹東被一同列入北台灣三大茶市。後來由於煤礦發展,茶葉沒落,便將重心轉往石碇東街。 【集順廟】 集順廟創建於1838年,供奉保儀大夫與保儀尊王,是泉州安溪人的故鄉守護神。二樓明德宮供奉呂洞賓,常被煤礦業視為保佑他們的神祇。集順廟位於石碇國小旁,是在地石碇人的中心信仰。有著超過120年歷史的石碇國小是石碇當地的學校中心。 【石碇東街、石碇老街、百年石頭屋】 石碇老街是全台僅存的不見天街,雨棚或屋頂蓋住道路看不到天空而得名,算是騎樓的一種延伸。東街的人口比西街多,並逐漸取代往日的西街,為石碇區較繁榮的地方。百年石頭屋建造於民國前6年,原為「林恆春中藥舖」,裡面的階梯、牆壁都是鑿石而成,由於石碇東街過去是茶葉的集散地,後來煤礦業興盛時期達到巔峰,當時中藥舖又兼經營五金、雜糧、雜貨買賣。現在所看到的百年石頭屋,則是修復後的模樣。 【烏塗溪步道】 與外按古道為鄰,整條步道沿著烏塗溪而建。在進入步道前會經過烏塗溪上一座小橋,橋旁有保留下來昔日運煤橋的遺跡,一位礦工推著運煤台車的塑像是後來加上的,曾經的石碇是煤礦興盛的榮耀時代。但在1980年代發生重大礦坑災變,以至於石碇煤礦區如夕陽般沒落。烏塗溪步道全長2.3公里,步道沿著溪畔而行,路徑清幽平緩好走。近年來地方政府護魚有成,此處也成一條賞魚步道,行經地勢較低路段,還可在溪邊消暑並欣賞溪中成群的魚蝦。 聳立的牆上可以看到石碇著名藝術家楊敏郎先生題有「龍穿雲霄麟光閃閃.石碇山城聞蛟聲.門跨蒼穹流水潺潺.烏塗溪畔指鯉影」的詩句,增添一分藝術氣息。正上方即是國道5號高速公路,跨越烏塗溪谷的烏塗溪橋,橋墩加上箱型樑約有70多公尺,相當於23層樓高。看到烏塗一號橋即是步道終點烏塗窟。 【摸乳巷古道】 位於石碇烏塗里,這條古道從摸乳巷越嶺至山羊洞,再通往外楒子腳。另外有個「四戶公家一隻牛」的故事:早年因山區資源拮据,百年來世居石碇烏塗摸乳巷的許家、黃家,蓬菜寮的陳家,山羊洞的高家,合夥共飼一頭水牛。每到準備進行犁田翻土時,四家就會安排順序輪流牽著水牛越嶺往返,因此又稱作牧童古道。

點我看更多

樹林到淡海公車奔馳140分鐘,帶你進淡水看浪漫的夕陽秘境

新北市公車 880 【樹林-淡海】路線介紹 1980年代,樹林、新莊新樹路沿線工業區的通勤需求逐漸增加;另一端關渡大橋通車後,沒有路線經泰山、五股到淡水;於是在1986這一年,指南客運闢駛10路【淡海-樹林】,橫跨台北縣樹林鎮、新莊市、泰山鄉、五股鄉、八里鄉(外獅頭)及淡水鎮六個區域。 一開線班次就相當密集,搭乘相當踴躍,之後還新闢了行經樹林大安路副線(不經樹林後火車站)。 配合公路局的加號政策,方便民眾記號碼搭車,指南10路正、副線分別改為1510、1515,納入新北市公車後,再改號880、883至今,全程三段票收費。這條線近年來微調過好幾次的動線,影片內會再跟大家介紹。

點我看更多